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

經絡料9月減息 住宅按揭全年望轉升

 【本報訊】政府放寬印花稅稅階,加上拆息回落,入市氣氛改善。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預料,銀行最快有望在9月份減息0.25厘,港P隨之重返加息周期前水平,帶動樓市,全年住宅按揭有望結束三連跌。

曹德明表示,上半年樓市受惠於新政策,帶動細價樓交投,今年首半年現樓按揭宗數達28,885宗,按年升17.8%;樓花按揭更急增92.9%至3,189宗,創近5年的首半年新高,預計今年全年新取用住宅按揭宗數回升至約45,000宗水平,比去年全年的39,327宗升近1成半,結束三年連跌局面。

息率趨穩 銀行着手吸客

此外,他預計,美聯儲局最快有機會在9月份減息,香港或會跟隨下調最優惠利率(P)0.125厘至0.25厘,即重返加息周期前水平;拆息則有機會反彈後回穩,下半年調升至1.5厘水平。惟目前拆息溫和回升,未見會令交投大升大跌。

加上,銀行對住宅按揭業務取態轉趨積極,紛紛以推出現金回贈或稍為調高物業估價等策略吸客。曹表示,銀行下半年不排除根據自身條件及公司策略,調整其按揭相關優惠,整體對下半年樓按市場持審慎樂觀態度,惟仍需關注本地以及環球經濟環境帶來的潛在風險。

至於住宅租務市場,他則表示,面對大量非本地學生遷入,料本地私宅租金在未來一年持續高企,隨着由酒店及商廈改裝而成的學生宿舍,最快有望在明年中推出市場,方有機會稍為紓緩私宅供不應求及租金高企情況。

責任編輯:阮詠儀


15 July 2025


羅素街全幢舖150萬租出 較高峰跌8成

 

羅素街全幢舖150萬租出 較高峰跌8成


核心區舖位租務加快,由英皇集團持有的銅鑼灣羅素街全幢8,000呎舖位,5年來乏長租客,近日獲本地藥房以150萬元租用,租金較高峰期跌8成。業內人士預計,消費降級下,核心區舖租年內料跌1成。

銅鑼灣羅素街22至24號全幢,位置上正對時代廣場,屬一綫黃金地段,惟近年一直處於短租狀態,直至最近獲長租客承接。據悉,物業4層舖位,獲本地藥房「譽城」租用,舖外現已圍板裝修,並貼上藥房名字,料今年第三季有望開業。

翻查官方網頁,該藥房在港核心零售區設有分店,包括尖沙咀海防道、旺角西洋菜街等一綫地段,相信是次有見銅鑼灣羅素街舖租回調,再進行擴充。羅素街22至24號地下至4樓,總面積8,740平方呎,消息指月租約150萬元,並連同外牆電子顯示屏,可作宣傅之用。



意大利內衣品牌 曾750萬承租

翻查資料,2010年自由行高峰期時,英皇集團以11億元收購銅鑼灣羅素街22至24號,呎價高見10萬元。其後英皇重建成樓高4層舖位,外形更美觀,以吸引國際零售品牌高價搶舖。2015年零售業市況仍極為暢旺,獲意大利高檔內衣品牌LA PERLA以每月約750萬元承租,其後再以約500萬元續租,惟2020年疫情爆發,租客決定遷出。

疫情期間零售市道甚弱,業主多次短租物業,包括2022年思捷環球旗下的Esprit租用3個月,去年中業主把全幢物業開設了期間限定的「0 e:ffect」概念店,作為慶祝英皇娛樂成立25周年的活動,展出旗下藝人的表演服裝和90年代的明星閃卡外,還設有「音樂直播專區」供藝人表演和與粉絲互動,數月前遷出。經過5年後,物業終獲長租客承接,而租金與10年前比較,大跌8成。

近月銅鑼灣羅素街舖位租務加快,如金朝陽中心複式舖位,曾為手袋名牌BURBERRY租用,及後換上餐廳,而近月舖位獲富途證券以約120萬元租用,作私人財富中心,舖位現正進行裝修。

訪港旅客數字理想,而核心區舖位租務有所加快,據世邦魏理仕指,第二季部分金舖及珠寶商亦展現出輕微的擴張需求,藥房租賃需求有所上升,整體核心區的空置率下降0.7個百分點至7.1%。至於中原(工商舖)資料顯示,6月份錄得357宗舖位租務成交,較5月的309宗上升約15.5%,按年亦有約13.7%升幅。

業界:核心區舖租 年內料跌1成

後市上,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指出,訪港旅客人數上升,吸引商戶於核心區開業,因此租務活動仍向好,至少令核心區舖位空置率下跌。租金上,他分析,目前旅客消費有所降級,珠寶鐘錶擴充個案少,取而代之為本地藥房及中下價零售商,業主亦願以較吸引租金招攬新客戶,故核心區舖位租金料全年跌5至10%。

責任編輯:賴偉雄

經濟日報

15 July 2025


投資初哥學短炒 第一步瘋狂睇盤

 

投資初哥學短炒 第一步瘋狂睇盤

作為投資初哥,如何把短炒準繩度推至最高,甚至做到百發百中,作為過來人的呂宇健不吝惜公開自己的錦囊,直言初哥要學炒樓的第一步,必先學做一個「睇樓狂人」。

9個月睇幾千伙 代理列黑名單

呂宇健分享個人經驗,「我買第一個單位前,由年頭睇樓睇到年尾,足足睇咗9個月,每日平均睇20個單位,睇咗幾千個。」他笑言當時被中原地產、美聯物業等大行列入「黑名單」,最後轉向細行搵盤,由於累積大量經驗,「當筍盤出現,我一秒就落到決定,其他人還在猶豫,我已經落咗訂。」

他建議投資初哥必須用2至3個月每天看10個單位,連續90天累積900個單位的經驗,熟知屋苑樓層、開則、景觀等細節,「例如荃灣、葵青及西九龍的屋苑,你連續看幾百個單位,很快就能變成專家,知道邊個屋苑值博率高。」

信報


15 July 2025




炒樓專家Ken Sir擬億元掃30伙 大爆五招秘技 專揀低水盤

 

炒樓專家Ken Sir擬億元掃30伙
大爆五招秘技 專揀低水盤


樓市撤辣後,投資者火速殺入住宅市場,最具話題必定是人稱「Ken Sir」的物業投資者呂宇健。這位「80後」炒家年初至今已豪擲3449萬元八度入市,並兩度成功短炒出貨,賬面賺高達20.9%及29.2%,遠超同期樓市表現。呂宇健接受本報專訪時大談其五招短炒策略,更豪言今年將動用一億元掃入20個至30個單位短炒,有信心「百分百賺錢」離場。

呂宇健表示,首要秘訣是鎖定「低水樓」,即選取滙豐或中銀香港(02388)估價中較低的一個,再按該估價低兩成或以上的價格購入單位,跌市正正是買入該類單位的最佳時機,「銀行估價700萬元,升市要730萬元先買到,但跌市500萬元都有機會買到。」

花600萬建全港物業資料庫

他指出,這種「低水樓」往往來自業主急需資金周轉或物業本身存在問題,例如業主近期曾向財務公司借貸,就有急賣平賣的可能性,又或者單位本身有僭建問題。他笑言如果買家解決問題的能力高,這類單位隨時是金礦,惟如果問題太棘手,便只能低水買入低水賣出。

要做到精準出手,情報是關鍵,呂宇健大爆自己擁有的「秘密武器」。他稱,其團隊過去10年斥資約600萬元打造全港物業資料庫,涵蓋業主購入時間、買入價、按揭情況等細節,「我想知道某個單位業主有否向財務公司借錢,只要輸入財務公司名嘅關鍵詞,資料就會出現。」單計今年,這套資料庫已令呂宇健兩度成功短炒,包括4月以372萬元沽出荃灣中心17座太原樓高層E室,實用面積329方呎,買入約3個月賬面賺84萬元或29.2%。呂宇健表示,每年會更新該資料庫,確保情報準確。

除「低水樓」外,呂宇健還強調物業的流通性。他專挑單位數量逾1000伙的大型屋苑,例如荃灣中心等。「如果單幢樓只得80個單位,你低水買返嚟嗰秒鐘,全個屋苑樓價即時一齊低水咗兩成」;相反,大型屋苑不會因單一低價成交影響整體估值。他補充,細價樓的業主防守力較弱,議價空間更大,也是他短炒的入市目標。

自設裝修團隊壓低成本

呂宇健第四招殺着,就是為單位「Add Value(增值)」。他擁有專屬裝修團隊,能以成本價採購材料,壓低裝修成本。「我投放30萬元裝修,效果望落似60萬元」,不單止刷白牆,而是包含全新傢俬、廚房及浴室用具,令單位「脫胎換骨」來吸引買家。

雖然呂宇健如今信心爆棚,但過去他也曾在物業


市場「交過學費」。2008年金融海嘯襲港,他買入火炭御龍山一個新盤單位,結果銀行估價從1200多萬元跌至800多萬元,最終撻訂損失約120萬元訂金。而2019年買入尖沙咀九龍站擎天半島一伙,2023年以1820萬元沽出,賬面蝕60萬元或3.2%。

即使面對兩次失利,依然無損呂宇健信心,他甚至自比為非傳統炒家,「因為我唔係100蚊買返嚟,諗住放120蚊,而係(價值)100蚊嘅嘢,我用70蚊買返嚟,Add Value後放(售)90蚊或100蚊」,豪言「走唔到(沽不出)嘅空間好細」,有信心短炒的單位可「百分百賺錢」離場。

因看好撤辣後細價樓短炒機會,呂宇健早前沽出部分股票,合共套現逾2000萬元,轉為投放在物業市場。他透露,今年將加碼一億元購入20至30個單位,全數用作短炒,目標回報約三成,直言「股市升跌我控制唔到,但短炒物業我能主動出擊」。

15 July 2025

信報






藥房100萬租羅素街4層舖

 

藥房100萬租羅素街4層舖


曾是全球舖租最貴的銅鑼灣羅素街,因零售市道欠佳,租金回落之餘,街內舖位租客亦轉型。高峰期曾由國際名店租用的羅素街22至24號全幢舖位,近期獲藥房以每月100萬元進駐,租金比高位跌近87%。

銅鑼灣羅素街22至24號全幢舖位,樓高4層,總樓面面積約8892方呎,舖位現正裝修,新租戶為譽城藥房。據了解,最新月租為100萬元,呎租約112元。


資料顯示,上述全幢物業原由意大利高級內衣品牌LA PERLA於2015年起以每月750萬元租用,期間曾欠租,其後繳清欠款並由2017年起獲業主減租至每月500萬元,最終在2020年9月租約到期後遷出。

較高位大跌87%

由於租戶在疫情期間遷出,故難以覓得新租客,近年來多次以短租形式租予時裝品牌、運動品牌等作為快閃店。事隔近5年,舖位終再以長租形式租出,租金較高位大跌86.7%。

譽城藥房屬於一間在2023年通關後才開設的品牌,售賣藥物、個人護理產品等貨品,在九龍及新界共有7間分店,主要位於尖沙咀和旺角等自由行熱點,現時首度在港島區設據點。

而近期羅素街亦錄舖位租賃,羅素街50至52號德發大廈地下A舖,建築面積約1036方呎,由運動品牌以每月36萬元租用,呎租約347元。該舖位曾由英皇鐘錶珠寶(00887)租用近17年,月租最貴達186萬元,新租金比高峰低80.6%。

15 July 2025

信報


十大屋苑兩周99買賣 逾年高 七成樓價回升 第一城每呎返1.36萬

 

十大屋苑兩周99買賣 逾年高
七成樓價回升 第一城每呎返1.36萬


樓市連月回暖,傳統十大藍籌屋苑交投連續兩個月上升,本月首兩周共錄99宗,續創逾一年同期新高,當中七成屋苑樓價按月錄得上升,為約半年同期最多。「上車樂園」之一的沙田第一城樓價更單月爆升7.9%,最新平均呎價近1.36萬元重上逾一年高位。分析指出,新盤漸扭轉大幅低開走勢,提振市場信心,十大屋苑交投有望延續回暖趨勢。

綜合代理數據,十大屋苑本月截至14日暫錄得99宗成交,除進一步逼近百宗關口,更創去年3月錄得197宗後逾一年同期最多,相比今年6月錄96宗,按月增加3宗,增幅3.1%,當中6個屋苑成交量較6月有所增加,分別多出12.5%至3.5倍。

將軍澳新都城成交量按月增幅最顯著,更錄倍數式回升,本月成交宗數衝上9宗,較上月同期僅2宗,急彈7宗或3.5倍,刷新今年同期最旺紀錄,而該屋苑本月平均呎價報13377元,按月漲1.9%,連續3個月攀升。

市區藍籌屋苑荔枝角美孚新邨,同期成交量也扭轉一連兩個月跌勢,最新回升至12宗,按月大增5宗或71.4%,至於該屋苑期內平均呎價報9670元,較上月的9497元,高1.8%。

康怡「烹夫案」下層500萬易手

事實上,十大屋苑交投回暖下,就連位於矚目凶宅周邊的單位都見承接力。消息指出,鰂魚涌康怡花園D座低層15室2房戶,實用面積524方呎,單位樓上一層12室曾發生轟動全港的「烹夫案」,惟該15室近日獲買家斥500萬元承接,樓價較市價低約17%,呎價9542元。

據了解,原業主2010年斥357萬元購入單位,賬面賺143萬元或40.1%。

十大屋苑氣氛逐步好轉,樓價也跟隨止跌回穩,本月合共7個屋苑樓價相對6月錄得升幅,為今年1月同期有7個屋苑樓價上升後,約半年以來同期最多屋苑樓價向上。

當中新界4個藍籌屋苑更悉數反彈,沙田第一城爆升7.9%最急,創去年3月飆升10.1%後最大升幅,最新平均呎價高見13555元,為該屋苑去年5月錄得14014元後逾一年同期新高。

一手低開漸減 買家果斷入市

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直言,近期樓價漸止跌回穩,二手市場出現部分買家開始與業主出現拉鋸的情況,但隨着新盤逐步扭轉大幅低開的做法,加上市場憧憬美國聯儲局快將減息,相信有助提振市場信心,驅使買家更果斷入市,令本月十大屋苑交投氣氛回暖之勢有望得以延續。

其他二手成交方面,何文田文豪閣A座低層C室,實用面積991方呎,上月連一個車位以1200萬元易手,呎價12109元。據悉,買家為有「玩具博士」之稱的富商陸宗霖的兒子陸地。原業主2002年斥350萬元購入該單位及一個車位,賬面賺850萬元或2.4倍。

15 July 2025



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

拆息續低企 供平過租擴散 料第三季樓市逐步回暖

 

拆息續低企 供平過租擴散 料第三季樓市逐步回暖


美國聯儲局於本港的周四(19日)公布議息結果,一如預期維持利率不變,為連續第四次會議按兵不動,而市場則預計今年內將減息兩次。而近日本港拆息持續回落處於低水平,低息效應令到「供平過租」現象加劇。

根據美聯日前發布的數據資料,在以承造7成按揭、30年還款期、H按1.84厘計算下,「供平過租」幅度較大的屋苑,包括大圍金獅花園、位於沙田的花園城、河畔花園與沙田第一城、馬鞍山薈朗、大埔新峰花園、薄扶林置富花園、屯門疊茵庭,以及將軍澳的新寶城及南豐廣場等,以上屋苑「供平過租」的幅度超過兩成半至近四成。

當中有10個屋苑供款與租金相差高達3成,而相差最大的為牛頭角得寶花園,以282平方呎單位計算,市值月租為$12,803,而按市值售價約$306.6萬,月供為$7,761,供樓金額比月租平足39.4%。

在預視未來租金仍會持續上升下,近日租轉買的個案亦持續增加,例如有元朗區租客有見租金跟買樓供款差不多,決以$698萬購入元朗Grand YOHO 10座低層D室。另外,原居於天水圍的租客,見利息低企下便決定以筍價$446萬購入同區嘉湖山莊3房升級做業主。

綜合市場的成交資訊,全港35個大型屋苑於過去6周(5月5日至6月15日)合共錄442宗成交,較前6周(3月24日至5月4日)的365宗增加約21%。拆息持續維持低水平、關稅戰降溫、「租轉買」趨升下,估計第三季樓市將逐步回暖。

經濟日報

21 June 2025


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

 

資深投資者逾1年 斥2188萬掃4住宅

政府撤辣後,有投資者密密入市掃貨。資深物業投資者林其豐及相關人士,過去逾一年共動用2188萬元掃入市區4伙住宅,其中最新斥430萬元買入筲箕灣形薈一個開放式單位,料享約4.5厘租金回報。

形薈開放式430萬 回報4.5厘

據了解,林其豐及相關人士在上月中以430萬元買入的形薈1A座中層G室,實用面積281方呎,開放式間隔,呎價15302元,造價貼近滙豐銀行網上估價422萬元,反映屬市價成交。原業主2016年10月以585.58萬元一手購入,賬面貶值155.58萬元或26.6%。代理指出,上述單位現時市值月租約1.6萬元,意味林其豐及相關人士享約4.5厘租金回報。

林其豐及相關人士去年起數度入市掃貨,先後在去年4月、5月及9月,以520萬至668萬元購入九龍灣德福花園共3伙,涉資共1758萬元,連同是次再入市即逾一年時間動用共2188萬元掃入4伙住宅。

畢架山峰雙號屋一億易手

九龍塘畢架山峰相隔約8年再錄億元成交,屋苑一幢雙號洋房,實用面積2638方呎,以1億元成交,呎價37908元。原業主2007年斥6230萬元購入,賬面賺3770萬元或60.5%。

信報

4 June 2025

 

調查:逾六成人續看淡樓價

 

調查:逾六成人續看淡樓價

香港置業上月進行第二季「置業意向調查」,收回逾300份有效問卷,有62.4%受訪者認為未來12個月樓價下跌,佔比較上季58.4%再增4個百分點,連升兩季,反映部分市民仍看淡樓價,預期未來12個月樓價平穩向好的受訪者比例,則由上季的41.6%,降至37.6%。市民入市意欲有所回升,期內51.7%受訪者考慮未來12個月入市,比例較第一季升5.4個百分點。

信報

4 June 2025

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

4月轉按564宗登記 按月跌3.6%

 

4月轉按564宗登記 按月跌3.6%


【本報訊】中原研究部數據顯示,4月銀行轉按登記共564宗,按月下跌3.6%,終止連續4個月上升勢頭。今年首4個月累計轉按登記2,237宗,較去年同期4,178宗減少46.4%,反映市場整體轉按活動仍處低位。

中銀市佔率 連續5個月居首

至於轉按市場銀行排名方面,4月份564宗轉按中,中銀香港 (02388) 以24.3%市佔率(137宗)連續5個月位居榜首,按月微升0.5個百分點。滙豐銀行市佔率升0.5個百分點至17.4%(98宗),穩居第二。恒生銀行 (00011) 市佔率微跌0.1個百分點至12.2%(69宗),排名第三。工銀亞洲市佔率維持9.4%(53宗),排名第四。

2025年首4個月累計轉按登記2,237宗,中銀以24.1%市佔率(539宗)穩居第一,惟登記量按年減少62.5%。滙豐銀行市佔率16.7%(374宗),按年減少40.6%,排名升一級至第二。恒生銀行市佔率10.8%(242宗),按年減少21.7%,排名升兩級至第三。工銀亞洲市佔率10.1%(225宗),按年減少40.2%,排第四。

責任編輯:黃鑠安

經濟日報

30 May 2025


私宅二手獲利比率降至61.2%

 

私宅二手獲利比率降至61.2%


新盤連環低價搶攻,二手住宅捱打,二手私人住宅轉手獲利比率(下稱獲利比率)反覆尋底,利嘉閣地產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今年4月在2662宗已知原業主購入價的二手住宅買賣登記(下稱二手登記)之中,1629宗賬面獲利,獲利比率僅61.2%,連跌兩個月,再創逾16年低位。

根據利嘉閣地產的數據,今年4月賬面錄得利潤的二手私宅買賣有1629宗,較3月的1254宗多約29.9%,是去年11月錄得1653宗以來的5個月最多;惟獲利比率仍然未擺脫頹勢,按月跌1.1個百分點,至61.2%,再創2009年3月錄得61.1%以來的逾16年(193個月)低位。

4月蝕讓個案破千宗

損手成交比例高企,今年4月賬面蝕讓的個案突破1000宗,達1014宗,佔二手登記38.1%,宗數較3月的747宗上升35.7%;蝕讓個案的比例由3月的37.1%,按月增加1個百分點,至38.1%。至於賬面平手的成交按月也有所增加,4月錄得19宗,按月多7宗或58.3%。

4月平均每宗成交的賺幅僅13.6%,按月急挫5.7個百分點,連跌兩個月,更是2009年6月錄得12.8%以來接近16年(190個月)低位。

以全港三大分區比較,港島區獲利比率相對較高,4月有341宗成交獲利,比率為64.8%,按月升3.2個百分點;新界區為60.7%,按月急跌4個百分點。九龍區的獲利比率59.5%,屬三分區之中最低,按月微升0.9個百分點。

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說,近月樓市以一手主導,新盤低價開售影響二手市場的獲利比率及平均賺幅,料5月表現與4月相若,獲利比率約61%,平均賺幅有可能降至約13%,惟關稅戰稍為緩和,以及銀行同業拆息回落,料刺激入市意欲,6月轉手獲利比率等數據有望止跌回升。

信報

30 May 2025

2025年5月14日 星期三

私宅首四月交投 二手細價樓佔半

 « 返回前頁

copy sharing button
facebook sharing button
whatsapp sharing button
wechat sharing button
email sharing button
linkedin sharing button

2025年5月14日

私宅首四月交投 二手細價樓佔半

政府今年2月底放寬徵收100元印花稅物業的價值上限,帶動細價樓交投。中原地產數據顯示,今年首4個月一二手私人住宅共錄得17078宗買賣登記,造價500萬元或以下(下稱細價樓)佔8375宗或49%,其中二手市場細價樓佔比較高,錄得約51%。

買家趁低價上車為主

中原地產研究部資料顯示,今年首4個月共錄得11604宗二手住宅買賣登記,有5894宗或約51%屬細價樓。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相信,大部分買家仍然以趁低價上車的目標為主,估計今年二手細價樓成交比例維持在五成水平。根據該行數據,去年全年二手住宅的細價樓成交佔比約48%,屬2016年錄得56%以來的8年高位,意味若今年全年佔比錄得約五成水平,將有望創9年新高。

另外,今年首4個月全港一手私宅買賣登記有5474宗,其中2481宗為細價樓買賣,佔比達45%。楊明儀指出,近日不少發展商積極部署推售市區的中高價物業,預料第二季一手細價樓成交比例將輕微回落至約40%水平。

信報

14 May 2025

 

 

內地客入市金額 連續兩月超百億

內地客入市本港住宅市場的金額,連續兩個月超越100億元水平。

據美聯物業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,今年4月一二手住宅買賣註冊之中,有1123宗涉及內地買家(按買家普通話拼音姓名作鑑別),按月回落約5.6%;惟金額創近5個月高位,錄得約102億元,增0.4%。

內地買家入市個案佔總住宅買賣登記的比例,則由3月的22.8%,急挫約2.4個百分點,至4月約20.4%;金額也回落1.9個百分點,由3月約30%,降至4月約28.1%。

港人買家4月註冊量額齊升

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認為,4月內地買家於本港一二手住宅註冊量和金額按月變化不大,惟同期本地買家所佔註冊量及金額顯著上升,令內地客入市個案的佔比較3月回落。

信報

14 May 2025

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

三發展商擁60%新盤 業界:避割價戰

 三發展商擁60%新盤 業界:避割價戰  


近年土地市場買賣氣氛轉淡,部分發展商入市態度趨審慎,大型發展商主導新盤供應。仲量聯行指出,今明兩年私人住宅落成量中,約60%單位由長實(01113)、恒地(00012)和新地(00016)3家主要發展商興建,比例較2023至2024年的不足40%顯著提升,中期而言,料有助減低新盤爆發價格戰的機會。


可藉調整推盤節奏降競爭


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(差估署)的估算,今年私人住宅落成量預計有20862伙,明年為20098伙,合計落成量為40960伙。仲量聯行表示,過往內地和本地不同類型的發展商積極買地,惟過去3年樓價下滑,發展商投地意欲普遍不大,而大型發展商則仍有不少土地儲備可發展,造就2025年及2026年來自前述三大發展商興建的單位,佔期內總落成量約60%。


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分析,待新盤貨尾逐步消化,新盤供應主要來自前述三大發展商的形勢將更明顯,中期而言,有助發展商調整推盤節奏,主要住宅區的新盤競爭有望減弱,減低爆發價格戰的可能性。


另外,經濟及樓市存在不明朗因素,仲量聯行稱,較有銷售保證的A類住宅(實用面積約431方呎以下)去年佔私宅落成量約44.5%,今年料增至約53%(佔11065伙),明年更達57.5%(11553伙)。


仲量聯行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說,潛在利率波動和宏觀經濟不穩,準買家或推遲入市甚至刻意「買細一個碼」以對沖潛在貶值風險,加上政府降低400萬元以下物業的印花稅,令細價樓成為跌市中風險較低的選擇;由於細價物業可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,銷售較有保證,預期發展商中短期仍會較傾向興建細單位。


信報 8 May 2025

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

十大屋苑交投5周高

 

十大屋苑交投5周高

十大屋苑交投谷底反彈,3間主要代理行統計的十大屋苑,過去佛誕3天長假期(3日至5日)錄得14宗至17宗成交,其中周末兩天均有14宗,分別按周增加40%至1倍。

太古城周末兩日開4單

中原地產數據顯示,十大屋苑過去周末兩天(3日至4日)的成交量為約5周新高,較前周末兩天(4月26日至27日)僅7宗,激增一倍,其中鰂魚涌太古城佔4宗最多,成交量更飆至該屋苑38個周末以來新高,僅次去年8月10日至11日該周末同錄得4宗。

美聯物業統計的十大二手指標屋苑,過去周末兩天成交量亦高見14宗,為21周以來最多,按周增加4宗或40%,總結佛誕3天假期則錄得16宗。至於利嘉閣地產統計的十大指標屋苑,成交量由前個周末兩天的8宗,增6宗或75%至過去周末兩天的14宗,佛誕3天假期更有共17宗。

十大交投雖然回升,但樓價未止瀉,期內至少4個屋苑錄得虧損個案,美聯物業區域聯席董事黃錦瀚指出,沙田第一城43座高層G室2房,實用面積304方呎,昨天以394.5萬元易手,呎價12977元。原業主2020年以506.8萬元買入,約5年賬面貶值112.3萬元或22.2%。

信報

6 May 2025

私宅轉手獲利比率 跌見63% 創16年低

 

私宅轉手獲利比率 跌見63% 創16年低

受樓價回落及新盤低價開售的影響,二手市場屢現蝕讓成交。利嘉閣地產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首季共有3317宗私人住宅轉手獲利買賣登記,佔已知原業主購入價的二手住宅買賣登記比例約63.4%,較去年第四季的65.4%跌2個百分點,連跌7季,創下2009年第一季59.9%後的16年新低。

而平均每宗個案獲利幅度由去年第四季的20.4%,再跌0.5個百分點至今年第一季的19.9%,連跌7季,反映樓價持續下跌,加上無辣招限制,短線持貨業主沽貨,令整體平均賺幅未見止跌。

損手個案增至36%

當中,虧損個案錄得1882宗,佔比按季增加2個百分點至36%,意味無辣招制約及經濟未穩下,蝕讓沽售情況尚普遍。

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指出,踏入次季,樓市暫未見有明顯利好因素出現,加上關稅戰拖累,新盤亦普遍低開,搶去不少客源,令二手業主沽樓時處於較被動位置,料持續窒礙次季轉手獲利比率,有機會再挫1.4個百分點,下試62%的低位;至於平均每宗賺幅則將於19.5%至20.5%之間窄幅橫行。

6 May 2025

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

二手私宅登記今季料彈三成

 

二手私宅登記今季料彈三成


二手私宅登記今季料彈三成

今年第一季全港共錄得7372宗二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,按季下挫19.1%,因不少用家及投資者趁樓價低水入市,4月截至16日二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已有2048宗,相當於首季的27.8%;預期第二季登記量可達9500宗,按季勁彈28.9%,創4個季度新高。

購買力釋放 兩周逾2000宗

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,政府把徵收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提高至400萬元,加上市場積聚的購買力趁樓價低水而持續釋放,4月截至16日二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2048宗,預期全月可達約3550宗,若5月及6月仍能維持在每月平均近3000宗登記,則整個第二季有望錄得約9500宗登記,除按季增加28.9%外,更會是4個季度高位。

陳海潮指出,今年第一季全港二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共錄7372宗,較去年第四季的9109宗下跌19.1%;成交總值按季回落17.5%至530.32億元。雖然今年首季二手私人住宅每宗平均售價719.37萬元,按季微升約2%,惟仍屬34季第三低。

按地區分析,二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最活躍的十個地區,今年第一季全線下跌,按季跌幅5%至46%。當中以鑽石山/黃大仙區登記量跌幅最勁,季內登記296宗,按季大跌46%;其次為將軍澳區的27%跌幅,有389宗登記。

至於今年首季十大活躍成交屋苑的二手私人住宅買賣登記量,錄得八跌、一平、一上升,合共689宗登記,按季減少15%。季內登記量跌幅最大的屋苑為將軍澳日出康城,共錄104宗登記,按季大減29%;其次沙田第一城及天水圍嘉湖山莊,分別按季下挫26%及23%。

信報

22 April 2025


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

CCL最新報136.9點 貿易戰升溫 料次季跌2.9%

 

CCL最新報136.9點 貿易戰升溫 料次季跌2.9%



中原城市領先指數(CCL)本周報136.9點(根據3月31日至4月6日簽訂的正式買賣合約,3月17至23日簽訂的臨時買賣合約計算),按周微升0.06%,指數連升三星期共1.5%。

4區樓價升跌參半,當中九龍區報135.51點,按周升0.6%,連升3周共2%;新界西則報125.77點,按周升0.4%,連升4周共2.7%。不過,港島區及新界東按周分別跌1.3%及1.2%,分別報136.9點及149.88點。

中原研究部稱,2月底公布的《財政預算案》放寬$100印花稅的樓價上限,加上港股於3月造好,新盤銷情亦見理想,帶旺二手交投及樓價一同上揚。惟4月初貿易戰升級、環球股市大幅波動,加上中美局勢緊張,對本地樓價構成下行壓力,料CCL於第二季將按季跌約2.9%,並下試133點水平。

全港50個指標屋苑於上周(31/3-6/4)共錄82宗買賣,較前周(24/3-30/3)的123宗減少33%,為近8周以來新低。

按地區劃分,新界區21個指標屋苑上周共錄28宗買賣,較前周58宗減少52%,其中YOHO Town及栢慧豪園各錄1宗成交,分別按周減少83%及50%。九龍區方面,21個指標屋苑上周共錄39宗交投,較前周53宗減少26%,當中海逸豪園及海濱南岸各錄2宗買賣,分別按周減少67%及60%。港島區8個指標屋苑上周則錄15宗買賣,較前周12宗增加25%,其中海怡半島上周錄得2宗交投,按周增加1倍。此外,上周共有19個屋苑錄得「零成交」,較前周13個增加46%。

關稅戰令買家入市態度審慎

在盤源消化、憂慮關稅影響及傳統節日長假較淡靜的氣氛下,上周仍有逾80宗成交,反映本地樓市尚算穩妥。不過,關稅戰一度引發環球股市骨牌式急挫,對市場始終有一定心理影響,本周準買家入市料較審慎,預計交投量仍於低位徘徊。

本刊綜合市場資訊,全港10大屋苑本周共錄24宗成交,按周大減46.7%,更有3個屋苑未錄成交,分別為海怡半島、泓景臺及映灣園。至於太古城、美孚新邨及嘉湖山莊周內均錄5宗成交,並列交投量最多的屋苑,惟太古城及嘉湖山莊的成交量減少約55%及50%。

另外,10大屋苑共錄56宗租賃,較上周60宗減少6.7%;當中嘉湖山莊及黃埔花園同錄10宗成交,並列本周成交量最多的屋苑,宗數則按周持平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樓市多變,為了讓讀者更加緊貼市場脈搏,本刊推出「二手樓市指數」優化版。新指數由市場上3個數據綜合而成,讓大家於5分鐘內速讀一周樓市變化。

計算方法:

整合以下3個數據,將有關數據化為1至5分,將5個數字總分除4,5分代表市況極好、4分良好、3分一般,2分差、1分極差。

本周二手樓市指數:1.7分(5分為滿分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.二手成交量分類指數為1

2.中原城市領先指數

中原城市領先指數(CCL)本周報136.9點,較上周公布的136.82點,按周微升0.06%。分類指數為3

3.供款與月租比率

供樓及租樓的開支比率,直接影響租客的入市決定。本刊選取太古城實用面積589至590呎(建築675呎)2房單位作為計算指標,並搜集此類單位新近的平均月租及成交價,再以最高貸款金額$717.8萬、30年期、息率3.5厘計算,計算有關單位的月供,此類單位每月供款高於月租40.5%。分類指數為1

責任編輯:郭慧敏